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一:智能網聯商用車‘車路云一體化’”上,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智能駕駛專家主任工程師李洋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各位同行,各位領導,下午好!我結合東風商用車的一些理解和落地的情況,結合后面車路云一體化的一些思考,跟各位同行分享一下,我們多多一起討論。
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剛才前面領導也都說到過,對于商用車的駕駛輔助,或者是自動駕駛標準法規的趨勢,不重點說了。剛才領導們也說到,我們在2024年結合單車智能、車路云一體化,我們國家、各政府推出了車路云一體化的城市試點,其中在湖北包括武漢、十堰,在這里面實際上對武漢和十堰車路云一體化的實踐,我們東風集團,包括東風商用車也在一起策劃,怎么在城市試點這個里面來落地商用車的車路云一體化。
我們先講下趨勢分析,這個也是一個很簡單的分享,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我們也看到在現在乘用車行業里面,對于車路云一體化也是一個發展趨勢,商用車相比乘用車的發展在技術迭代有可能會慢一點,但是整個技術發展趨勢,至少從目前來說是趨同一致的情況,包括車路云一體化技術、應用和研究的趨勢。
在商用車這個行業里面,更多是客戶價值驅動和場景驅動,在這個場景下,這一頁也是目前商用車的整個共識,包括干線物流客戶的需求,包括港口的、礦區、環衛的,還有小型的移動機器人,包括客車,也是目前商用車行業里面在做的,不管是組合的輔助駕駛還是無人駕駛,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幾個場景來展開。
下一個部分結合東風商用車已經做的部分,來跟大家介紹更多是單車智能的狀態和產品形態做一個分享。第一個部分,東風商用車主要做的一個細分市場,就是高速干線這個場景。因為高速干線這個場景的話,一些大客戶,包括司機,大客戶對運營成本、安全各方面都是比較看重的,所以在這個場景下這個需求近兩年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從2023年的時候國內市場大概是500臺左右,到2024年全年是1000臺,今年大概是3000臺到4000臺的需求。
現在這個市場在商用車這個市場里面是量比較大的市場,在這個需求里面客戶更多是安全、減員和節油。目前商用車平臺,包括燃油總成,實現高階自動駕駛的功能,系統方案相比乘用車是有比較大差距的,牽引車的車身的結構,包括它視野覆蓋的需求,相比于乘用車有比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整個方案,還有做的系統架構都是有差異,但同時這里面有一點,跟后面講車路云一體化也有比較強的關系。商用車可能也會注重節油策略的開發,乘用車更多是以電動去做,商用車更多是以當前燃油、燃氣在干線這個場景下為主。
這是我們目前實現的場景,截止到目前交互了1000太臺左右,運營里程是2億公里,在行業里是處于領先地位。
下面說兩個類似于封閉和固定場景下東風商用車的一個狀態,一個是井下礦區的場景,這個也是結合湖北省的客戶資源需求,主要是做的宜昌井下磷礦的開發,主要是以激光雷達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更多實現礦下單車的功能和運營的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是在宜昌結合客戶的需求做運營和測試,在這種場景下做單車開發,包括差異性專項化的仿真驗證,以及車輛化的平臺開發,這就跟剛才說的這種干線有點不一樣,它需要是單車平臺調度的開發。
第三個場景就是環衛,這個場景下相比行業里其它公司起步并沒有那么多,因為主要在前期聚焦在干線、礦區這個場景,同時結合華為場景,將前面兩個場景的技術和方案進行迭代化的移植和適配。
這個場景下更多是基于新能源環衛車的平臺去做相應的功能和系統的開發。這種場景下,包括剛才也說了,更多是結合前面兩個場景下的技術積累去做場景適應性開發,包括單車開發和平臺化的開發。
前面更多是講東風商用車現在的產品形態,在開發過程中考慮怎么結合車路云一體化有哪些痛點和難點的地方是需要結合性去解決的,我們可以來分享一下。一是干線物流場景,干線物流場景下,因為商用車又比較大,包括剛才說的傳感器布置的情況下視野是受限的,因為本身車輛是燃油車,包括執行系統都是氣壓的,它的響應相比乘用車是比較慢的,它對車輛性能影響更大。比如說交通擁堵場景,比如說匝道匯入的場景,分合流對后項的場景是不足的,對主干道的要求要求可能更多。在這種場景下目前以單車來做的話,在特殊的場景下性能相比乘用車的體驗是有一些差異的。
現在考慮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節油。節油類似手機導航一樣,手機導航可以在城市工況下考慮去做,在全程1000公里情況下最優的車速分布是怎么樣的,作為單車智能的參考測試。結合交通流、天氣的影響,這個在下一頁有更詳細的說明。第二個是超視距下的安全與舒適,做到決策和控制的體驗。
對于節油來說,我單獨把它拿出來講,現在在車上做的更多是下面這種單車智能節油的考慮,對于乘用車的這些現在已經在做,類似于剛才說的基于大客戶物流時效的要求,在這條路線上最優的車速的規劃是怎么樣,這個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點。這個在最后的展望也會說到一點,未來要去做端到端的話,司機去做節油型駕駛行為是很大的,這種去做商用車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最后展望的地方也有一個點來說。
前面講了干線場景,講礦區場景,做單車和挖機協同,跟露天礦也比較像,跟我們現在露天礦去做交互、協同,方案是一樣的。在下面的場景下,井下的礦區是單行道,容易在交叉路口和會車區車輛會形成堵點。第一個有人開的和無人開的它需要通過平臺調度管理。第二個在交叉路口,也是參考城市工況下去做。
另外就是環衛場景,這個場景下并沒有太多新的東西,實際上它更多是類似于城市道路下乘用車的車路協同的一些點,這個跟我們乘用車幾乎沒有太大差異性。
最后說到的這個里面,對后續的總結和展望,一是決策優化,剛才說到商用車未來也會去做基于數據驅動的形式,但是以現在對于駕駛員行為分析去做深度思考的話,這些大車司機對于節油考慮每個人的行為差異是很大的,但是有可能節油效率都不錯,哪些效率放在平臺去做,哪些是數據驅動去做分析和開發。
另外,這里面有一點剛才沒有講到,行業里也有做1+N的卡車界面,東風商用車在這塊沒有做太多的工作,這個地方在前面的不管是分析還是分享這塊就沒有去做說明。
結合今天這個會議的主題,做的車路云一體化,總結一下,它對商用車場景下產品的性能邊界和性能工況是有更好的提升和拓展,不管是干線物流,包括節油的,包括專用車礦區和環衛場景下的體驗,包括它的效率都會有所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