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深圳多款人形機器人各顯神通,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深圳擁有近6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該數據排名全國各大城市之首,目前已形成完善產業鏈,尤其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我的工作崗位會不會被機器人替代?”不少人有這樣的擔憂。其實,隨著深圳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反而催生了大量新崗位的人才需求。當下產生了哪些新興職業,職工又是如何適應新變化?深晚記者走訪相關企業并采訪職工,了解實際情況。
對人才有跨界需求
不久前,深圳市發布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到2027年將新增培育估值過百億企業10家以上、營收超十億企業20家以上,實現十億級應用場景落地50個以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可以預見,深圳機器人發展浪潮正在推動重塑城市產業格局,這需要海量人才作為支撐。
記者了解到,優必選、樂聚、眾擎、逐際動力等深圳知名機器人企業正在廣納賢才。他們對于人才的需求主要分為兩大類別,一類以技術和開發為主,包括機械設計、各類算法、軟件開發工程師、檢測工程師等;另一類以產品和市場為主,包括質量工程師、整機總裝、客服專員、海外銷售等。
企業待遇如何?以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他們給機器人強化學習算法工程師崗位,提供的薪酬待遇為月薪3萬元至6萬元,每年15薪。同時,人形機器人本體機械設計工程師崗位薪酬待遇為月薪2.5萬元至4.5萬元,每年14薪。
優必選科技產教融合業務總經理李曉明表示,當前迫切需要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機器人產業包括機電類、自動化類、軟件類、電子信息類的運用,所以對人才有跨界需求。“雖然技術在飛速突破,但機器人行業還處于早期階段,特別需要年輕人用創新、創意打破壁壘、邊界,推動行業實現更大的突破。”
機器人醫生、飼養員涌現
隨著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一些新興職業也不斷涌現,為職場人帶來新機遇。據了解,機器人需要不斷升級且各零部件需要精心維護,被譽為“機器人醫生”的機器人維護職業正在興起,機器人維護相關需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陳飛是深圳一名經驗豐富的機械維修工,擅長機械設備、電器電路的維修與保養。他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專業培訓,學習如何修理機器人。“要了解機器人的機械結構、電子電路等,學會排除故障、優化性能,保障機器人平穩運行。”陳飛提到,他還和工友積極參加工會的技能提升課程和相關技能競賽,通過認證考核還能獲得技能等級證書。
機器人的升級迭代離不開人工智能的助力,人工智能訓練師這一新興職業備受關注,被形象地稱為“機器人飼養員”。記者獲悉,人工智能訓練師主要任務是讓AI更好地理解具體業務場景下人類的語言、行為和意圖,讓大模型、機器人等AI智能體具備一定的人類智慧,并準確執行任務。目前全國相關人才缺口超百萬,首批經人社部認證的持證人僅數百人。
劉芳芳是一家智能平臺企業的職工,擁有計算機、編程等基礎技能,她正在參加人工智能訓練師培訓課程,為職業轉型做準備。“深圳工會推出的‘深工學堂’也有不少關于AI的優質課程,每次參加都能學到很多東西。”劉芳芳說。
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運動控制算法工程師、機器人操作師等職業也越來越熱門,深圳很多職工正在結合實際情況自主學習或參加相關培訓。
學著與機器人并肩作戰
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正加速奔跑,對于深圳的廣大職工來說,如何更好地擁抱新技術、適應新變化?在越疆科技相關負責人看來,持續學習新技能是應對變化的關鍵。從底層邏輯來看,掌握編程技能在數字化含量越來越高的職場中愈發重要,很多崗位對編程能力都有較高要求。慕課網、網易云課堂等在線平臺,提供了豐富的編程課程,可循序漸進學習相關技能。此外,深圳機器人企業還積極打造培訓基地,為職工、學生等群體提供更多學習渠道。
不僅如此,職工還要學會和機器人并肩作戰,比如:努力培養數據分析能力,擅長從數據中挖掘關鍵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攜手機器人完成特定任務等。未來,機器人將催生更多新興職業,帶來更多崗位需求。“廣大職工要密切關注行業動態,積極學習知識、參加研討會、更新技能,結合未來發展趨勢做好職業規劃,充滿信心擁抱新機遇。”業內人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