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快手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電話會給不少人的感覺。其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一笑簡單介紹完財務數據,就直接把重點放在可靈AI上,幾乎所有券商分析師的提問也落在快手AI業務上。
三個關鍵細節
單從賬面的業績數據看,快手的收入、利潤水平都很漂亮,全年營收再次突破千億元,達126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至177億元,連續兩年實現規模化盈利,“70%+”的增幅也很耐看。
快手還著重提到兩組數據:營收構成方面,線上營銷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年同比增長率均超過20%;
用戶規模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App平均月活用戶數同比增長5.0%,達7.36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4.8%,達4.01億。同時,Q4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5.8%。
這些都成為快手歸因“AI大模型為核心,驅動內容和商業生態持續升級,再次交出高質量增長答卷”的重要支撐。
但官方紅榜之外,有三個關鍵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是快手收入、利潤的增速放緩。快手在Q4的收入同比增長僅有 8.7%,非國際會計準則凈利潤同比增長7.77%,均為個位數。拉長時間線,按季度看,從2021年Q1開始,其單季度營收同比增幅首次掉下了10%。橫向行業對比,比體量更大的騰訊、京東都慢很多。
其次是同比在增長,環比卻在下降。比如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日活躍用戶數環比第三季度的4.08億,減少了近700萬。還有一組對比數據,2020年11月,快手在上市招股書提到,當時日活用戶及月活用戶分別為3.02億及7.76億。
這說明快手已經摸到天花板,用戶增長空間有限。隨之也直接影響到營收“三駕馬車”(廣告、直播、電商)的表現。其中,直播是快手第二大營收來源,2024年收入規模為370.61億元,同比下降5.1%,市場份額滑落至不足25%。
按季度算,直播業務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降,分別減少8%、6.7%、3.9%和2%。雖然降幅有所收窄,但仍未止跌。快手表示,這是由于公司正努力建設健康及可持續的直播生態系統。從側面也能看出,快手直播業務遇到了麻煩。
此外,“老鐵”用戶漲不動,快手電商GMV增長也肉眼可見的疲軟。2021年至2024年,快手電商GMV的增速分別為78%、32%、31%和17.32%,連續四年下降。
快手目前的商業化路徑即是“廣告+電商”雙輪驅動,若沒有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受到致命沖擊的將不僅僅是其他服務收入,“三駕馬車”都有可能被掀翻。
對此,快手著力在運營層面上進行優化,比如流量轉化效率的提升、活躍商家數量增加等。快手也在不斷在貨架、內容等場景加大投入,這也被視為快手電商2024年GMV同比還能實現增長的主要推力。
但存量“老鐵”的價值也已挖掘到極限,增長動力不足。對比友商,其落后的身位已經相當明顯。摩根大通也指出,快手直播電商增速可能結構性放緩,預計2025年GMV增速降至11%,需關注AI技術能否通過內容創新突破流量瓶頸。
另外一方面,市場、投資者對快手2024的業績表現并不是都很滿意。財報發布次日,快手港股下跌1.67%。還有悲觀的投資者表示,“快手已經失去了成長性”。
這似乎成了快手的慣性,過往多個季度的財報都很漂亮,但在業績超預期的情況下,其股價都會迎來大跌。比如2024年Q3財報數據依然亮眼,但連續2個交易日均出現了大跌,兩日跌幅合計超過15%。
程一笑的當務之急
程一笑不會沒有看到這些信號。這是他接任宿華擔任快手董事長后的第一個完整財年。客觀上說,程一笑圍繞商業化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并在AI商業化實現行業性“搶跑”,但市場并沒有表露出為此買單的強烈意愿,對其未來成長性表露出謹慎態度,而快手也認為其價值嚴重被低估。
這個原因就在于,快手和市場、投資者之間的一種認知差:快手到底是一家短視頻內容公司,還是電商公司,又或是科技公司?
程一笑需要可靈AI來救場,拔高其技術屬性,強調快手是一家科技公司。
這不難理解:一方面,DeepSeek在春節后引發新一輪大模型“軍備競賽”,AI成為各大企業的新敘事,行業、資本市場也在追逐各類AI概念;另外一方面,快手多年來,一直強調自身科技公司屬性,但效果差強人意,正好借助這輪風口,塑造“AI新人設”,修正市場對其價值的評估。
但很多人會留意到,去年四季度之前,可靈AI還不算快手AI新故事的核心。程一笑稱,可靈AI在2024年初只是快手孵化的一個項目,自去年年中上線后,快速經歷了20多個版本的迭代。
這個時期,快手還是以固有的節奏推進商業化,電商、短劇是關鍵的兩個支撐點。其對外最顯然的標簽便是,以“老鐵經濟”立命的短視頻內容電商平臺。市場和投資者自然也是以原有業務發展,參考阿里、京東、抖音電商等電商敘事邏輯來看快手。
快手頭頂“短視頻第一股”,巔峰期市值高達18000億港元,短短幾年間,跌回到今天的2400多億港元。這是價值回調,代表市場對它的預期成長性并沒有太高。36氪曾提出靈魂一問:快手是電商股,還是一只10倍PE的科技股?
DeepSeek打亂了程一笑的商業化節奏,也給了他“解題”的思路:和阿里、字節、騰訊等巨頭一樣,重注壓向AI,不斷拔高自身的科技屬性。可靈AI也就在這個時候被推到臺前,成為快手“全村的希望”。
25日晚的財報會上,程一笑對外表示,快手正站在AI技術與視頻大模型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節點,AI不僅是效率提升工具,更是驅動平臺在流量增長的同時,創造更多商業生態價值的核心引擎。
他并明確,公司將在未來3年甚至更長時間進行更大規模研發投入,希望能通過可靈AI改造升級現有業務,創造AI視頻內容生產的新賽道。
快手CFO(首席財務官)金秉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提及,今年AI相關資本支出會有結構性調整:“我們會配合可靈的商業化變現進度,動態調整和增加可靈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支出。”
對程一笑和快手來說,這是一個抉擇:是重新開啟一個新故事?還是穩住三駕馬車基本盤,再跳起摸高?最理想的狀態是二者都要,并通過AI來搭起一個全新的框架,擠上牌桌。
程一笑選擇了后者,大講特講可靈AI新故事。這有一個看似很美好的前提:在各個互聯網大廠還在探索AI的商業化場景時,可靈AI已經開始賺錢了,賺了一個“小目標”。財報披露的數據是,自開始貨幣化至2025年2月,其累計收入超過人民幣1億元。
但在競爭更為激烈的2025年,快手驅動可靈AI成為核心引擎,還需要下更多功夫:可靈AI的暫時領先能否進化為長期領先,對外打造對抗阿里、字節、騰訊、DeepSeek等的最強武器;對內與各項業務順滑協同,提高運營和商業化效率,實現“正向循環”。
這將是程一笑新AI故事的核心命題。目前,可靈AI在視頻領域有一定的差異化優勢,但在DeepSeek、阿里、字節、騰訊的大軍壓境之下,這個領先身位還能維持多久?程一笑未必有答案。
AI“軍備競賽”是一場馬拉松,誰也無法保證已經坐穩王座。典型如DeepSeek,它的出現讓巨頭們都不自信了,像百度“順勢而為”,更改了大模型路線;這也是中小創新企業的機會,隨時有可能像深度求索公司一樣,站到風口,淘汰掉過去的“X小龍”。
在我看來,程一笑的還是需要做一個權衡:AI代表的是想象空間,是預期,是未來的錢,而三駕馬車才是快手當下的立足之本。
快手需要換擋,也需要換個“劇本”,雖然他信心很足,“預計在2025年,可靈AI將實現收入的跨越式增長”。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筆賬也不難算:“1個小目標VS1200多億”,誰才是當務之急?穩住電商基本盤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