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全國人大代表、隴上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倩娟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梁掌柜”,從事電商多年,她把家鄉的土特產越賣越俏,網店年銷售額已從創業初期的6萬元增加到600萬元,累計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群眾。
無獨有偶,在湖南省隆回縣元古村,農戶主播魏先雄從打工人回鄉創業變身百萬級粉絲的網紅播客,通過將自己的農民父親打造成“古代大俠”,成功將家鄉的特色農產品和鄉俗文化傳播到全國乃至世界。
直播電商、短視頻、智慧物流……伴隨著數字經濟的持續賦能,鄉村發展正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農村電商已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商務大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6493.6億元,同比增長6.4%,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5.8%。
“直播電商已經成為農產品電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日前舉行的2025中國農產品電商高層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處長林海鵬表示,近年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創新力量在直播電商領域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商業價值,成為推動電商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工具。“利用數字人直播、AI大模型為農村電商帶來更高效的內容生產、更精準的商品推進和更個性化的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了行業的運營管理效率、創新應用場景,推動農村電商向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方向升級。”
去年,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用5年時間打造1000個左右縣域直播電商基地。記者從3月25日商務部召開的擴消費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下一步,商務部將引導大型電商平臺企業下沉,拓展農村電商應用場景,擴大農村物流共同配送規模,培育一批農村電商“領跑縣”、縣域直播電商中心和數字流通龍頭企業,推動農村電商與實體經濟貫通融合,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消費。
甘肅省隴南市電子商務發展局副局長焦武民分享了隴南市以村級服務點培育農村電商人才的發展經驗。他表示,村級服務點是培育新型農民、孵化創業人才的實訓基地,隴南市每年培訓各類電商人才1萬余人,依托電商產業鏈就業創業的群體達32萬人,全市建設直播村和直播基地80個。“通過村級服務點的實訓帶動,我們讓更多群眾從電商‘小白’變成了網銷農產品的行家里手。例如,禮縣60多歲的農民張家成通過淘寶直播帶貨家鄉蘋果,成為登上央視的致富帶頭人。”
在梁倩娟看來,直播電商不僅暢通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通過深度賦能產業鏈上下游,催生了大量就業機會。
為了更好地發揮直播電商提振消費、促進就業的作用,梁倩娟建議,一方面相關主管部門應積極推動本地特色產品的線上銷售,培育本地直播電商品牌,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與就業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各地區應構建完善的直播電商生態體系,包括加強平臺對接、擴大流量扶持等措施,同時設立直播電商培訓基金,加強人才培訓。此外,鼓勵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村電商發展,對在電商銷售規模、品牌建設、帶動就業等方面表現突出的農村電商企業、合作社及個人給予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農產品電商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依然存在不少挑戰。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席專家李鳴濤直言:“當前國內電商內卷式競爭比較明顯,價格戰、同質化問題尤其突出。這會造成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被壓縮,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農產品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在會上發布了《2025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他認為,發展農產品電商,應鼓勵探索“鏈式發展”,即延長農產品產業鏈、聯接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整合利益鏈、應用技術鏈、探索創新鏈、采用資金鏈、提供服務鏈、培育生態鏈,促進農產品電商的生態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倡導特色發展。同時,電商與實體、電商與電商之間應加強合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構建更加良好的生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