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產業版圖中,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正在悄然上演,頭部汽車大省之間的競爭格局正經歷顛覆性調整。
今年初的兩個月里,安徽省憑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崛起,成功登頂全國汽車產量榜首,以23.43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超越了傳統汽車大省廣東,后者多年來一直穩坐冠軍寶座。這一成績不僅標志著安徽汽車產業的歷史性突破,也彰顯了新能源汽車在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湖南和河南兩省也憑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成功躋身全國汽車產量十強行列。這一變化無疑對傳統汽車大省湖北構成了挑戰,其在全國汽車產業版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正逐漸減弱。湖北對燃油車的路徑依賴,導致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步伐相對滯后,進而影響了整體汽車產業的發展。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湖北正積極尋求突破。在2025年湖北省新能源汽車“雙百躍升”活動上,相關部門發布了《支持全省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2024-2027年)》和《2025湖北省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政策》,明確提出助力東風汽車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100萬輛、“湖北造”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邁上100萬輛臺階的“雙百萬”目標。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重振湖北汽車產業的雄風。
回顧過去幾年的數據,安徽的崛起并非偶然。自2020年以來,安徽汽車產量持續增長,2023年更是躋身全國第四位。2024年,安徽汽車產量達到262.03萬輛,位居全國第二。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2024年,安徽新增的53萬輛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60%。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陜西也憑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勁勢頭,成為2024年的“黑馬”。陜西汽車產量達到175.35萬輛,位居全國第七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近70%,為陜西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然而,在這場汽車產業變革中,并非所有省份都能順利轉型。山東作為傳統汽車強省,2024年汽車產量出現下降,成為前五大省中唯一產量下滑的省份。同樣面臨困境的還有湖北,其汽車產量下降近40萬輛,位次下滑至第十位。今年前兩個月,湖北汽車產量更是被擠出全國十強行列,新能源汽車產量也明顯低于安徽、陜西等中西部省份。
湖北汽車產業的起落,與東風汽車的發展緊密相關。作為湖北汽車產業的“主力軍”,東風汽車曾有過輝煌時刻。然而,近年來受傳統汽車轉型步伐較慢、新能源汽車沖擊加速等因素影響,東風汽車銷量逐年下滑。2024年,東風集團銷量僅為248萬輛,遠低于2016年的427.7萬輛。
面對困境,東風汽車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2024年,東風汽車推出了近10款新能源產品,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86萬輛,同比增長64.4%。同時,東風汽車還在內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動公司總部由戰略管控向“運營+統籌”轉型,進一步整合集團資源運營自主乘用車事業。
湖北對汽車產業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在“十四五”期間,汽車制造被確定為湖北首個總產值突破萬億的支柱產業。為了加快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湖北提出了建成全國重要的專用汽車基地及示范區、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研發生產示范區的目標。如今,湖北又提出了年產百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新目標,這無疑將為湖北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這場汽車產業變革中,湖北能否成功實現轉型并重回全國汽車強省行列?這不僅是湖北自身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關注的焦點。而東風汽車作為湖北汽車產業的代表,其轉型之路無疑將決定湖北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