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存在,或是為了被超越。
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的品牌升級,對標ABB一直都是擁有“豪車夢”車企的夙愿。
不過要與那些經典比肩,絕非等閑之事。品牌的終極競爭力,是消費者在價值觀上認同你;品牌向上可能性,是在新坐標里實現價值觀的突圍。
中國汽車工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奧迪仍是這個時代的標桿。2024年一汽奧迪銷量61.1萬輛,其中國產燃油車占比90%。A6L和Q5L分別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領跑者,份額重回豪華燃油車陣營第一。
輿論聲浪有時未能反映真實市場反應,市場消費力存在“沉默的多數”。
一汽奧迪之所以可以抵御市場變幻,最關鍵的是能夠占領消費者的心智。什么是心智?流量退去后,沉淀下來的產品、服務和衍生價值,就是心智。
這是一汽奧迪深耕中國市場37載最大的價值紅利,尤其是當流量紅利消退殆盡時。但對于一汽奧迪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因為對于這個2025年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首個突破千萬用戶規模的品牌來說,即將迎來一場橫跨產品、技術、渠道的全維度變革。
而這場新一輪的“固本培元”,將是一汽奧迪在大浪淘沙中的又一次“中國式進化”。
穩中精進的技術裂變
新貴為攻,提出智能化是“新豪華”。
確實,當百年豪華底蘊遇上智能化浪潮,宛如站在命運的岔路口,二者似乎成了一道涇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單選題——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的電動車型,就不得不放棄傳統豪車帶來的品質與安全感;要想鐘情于傳統豪車品牌,就要忍受智能駕駛功能更新換代的遲緩。
但豪華品牌百年來的技術積累就不會一夜歸零,最終,比的還是誰能最快最好地兼顧豪華與智能。
回溯燃油車時代,奧迪招牌quattro四驅技術以卓越性能,成為汽車技術發展史上的璀璨明珠。在自動駕駛領域,奧迪也一直是股推動力量。2017年發布的第四代奧迪A8,是全球首款實現L3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它可以在60km/h以下時速可以完成包括啟動、加速、轉向以及制動的全部動作。
所以不是不能做,而是至胸有成竹之時才會做。
堅決不做油改電的一汽奧迪,終于在技術上馬一系列王炸。面向下一代電動汽車,奧迪聯合保時捷共同打造了支持800V高壓充電技術的PPE平臺。電子電氣架構是一臺整車的“大腦”,奧迪全新域控E³ 1.2電子電氣架構由5臺高性能計算平臺,可以控制包括信息娛樂、駕駛以及不斷革新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在內的車輛所有功能,采用千兆傳輸速率的車載以太網。
燃油車的“大腦”被激活,機械心臟的跳動就可以與“數字靈魂”共振。
尤其還有了華為的加持。
為了智駕更加本土化,一汽奧迪在ABB里率先“破冰”,選擇與華為合作。以奧迪Q6L e-tron為例,這款車采用雙激光雷達+視覺感知融合方案,可以說是現階段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能力的系統性方案。雙激光雷達,實現了更寬闊的視角,以便更敏捷地探測周圍物體并做出響應。對于別人來說,這些都是加分項,但對于奧迪來說,這都是必選項。
據悉,一汽奧迪與華為聯合成立的智駕實驗室已啟動針對中國路況的優化項目,覆蓋高精地圖、傳感器融合、強化學習等核心技術。同時,一汽奧迪未來三年將追加超百億元研發資金,重點投向智能駕駛、車聯網及新能源領域,進一步實現強強聯合的目標。
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互補,更是戰略思維的升級。
因為對一汽奧迪而言,讓智能駕駛上車不是重點,借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重新定義豪華出行體驗,才是關鍵所在。
不可復制的“軟性護城河”
科特勒中國合伙人王賽《增長結構》一書中說過:“增長無非是從兩個維度——外生變量和內生變量”,外在變量來源于宏觀經濟和產業,內在變量來自模式和運營。
汽車煥新不僅僅是一場關于能源和驅動形式的變革,在豪華車市場競爭的下半場,真正決勝的將是那些看不見的服務價值。
回溯中國汽車市場的成長語境,自主品牌是從近幾年才真正學會將用戶服務、產品和技術進行重新排序。真正建設起一個百萬級豪華品牌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套環環相扣、自洽且完整的底層邏輯:從一位用戶鏈接一群用戶,從一個汽車品牌升維到與用戶共建汽車文化——這是比造好一輛車、做好一項服務更有挑戰性的關卡。
百年奧迪,早已看清楚了這點。
從1996年服務部初創到2025年“卓·悅服務Plus”,一汽奧迪用29年時間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斷進取。